為什麼科技越來越發達,打工人的工作時間卻增加了?

Advertisements

科技越發達,人越累?這屆打工人被誰坑了?  

咱們這代人,從小就被灌輸一個美好願景:「科技發展會讓人類生活更輕鬆」。結果呢?電腦有了,手機智能了,AI都能寫論文了,可打工人的日子卻越來越難熬——加班更狠、壓力更大、休息時間更少。  

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,科技這把雙刃劍,是怎麼一步步把現代人逼成「社畜」的。  

1. 老闆們的「高科技周扒皮」模式  

你以為科技提高效率是好事?天真!在資本家眼裡,效率提升只意味著一件事:「既然一個人現在能幹兩個人的活,那就別招新人了,讓現有員工多幹點!」  

- 工業革命時期:機器替代人力,工人鬧事砸機器,因為機器搶了飯碗。  

- 21世紀:電腦、AI替代腦力勞動,打工人不敢砸電腦,只能默默接受「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」。  

- 典型案例:  

  - 財務軟體能自動生成報表了,會計反而要加班,因為老闆覺得「既然電腦能算這麼快,那你順便把明年預算也做了吧」。  

  - 設計師用AI生成海報只要5分鐘,結果老闆要求「既然這麼快,一天出50稿吧」。  

結果:科技沒解放人力,反而讓打工人的KPI越來越變態。  

2. 24小時待機:科技讓下班成為歷史  

還記得沒有智慧手機的年代嗎?下班就是真下班,老闆想找你?得往你家座機打電話,還得看你爹媽臉色。  

現在呢?  

- 微信工作群:半夜12點@全員,早上6點發通知。  

- 釘釘已讀功能:消息看了不回?老闆馬上電話追殺。  

- 遠端辦公:表面上「居家自由」,實際上「24小時待命」。  

「彈性工作制」=彈性加班制,「隨時隨地辦公」=隨時隨地幹活。科技給了老闆們一把「無限索取」的尚方寶劍,打工人的私人時間被徹底榨乾。  

3. 算法逼死騎手,數據壓垮白領  

你以為只有工廠流水線才會壓榨人?錯了!最狠的壓榨,藏在代碼裡。  

- 外賣騎手:平臺算法不斷壓縮配送時間,從50分鐘降到30分鐘,騎手只能闖紅燈、跑樓梯,甚至邊騎車邊吃飯。  

- 網約車司機:接單系統故意製造焦慮,「服務分」低就搶不到單,逼著司機每天幹12小時。  

- 互聯網白領:OKR、KPI、日報週報月報,各種數據監控比班主任查作業還勤快。  

科技成了新時代的「監工皮鞭」,只不過這次,鞭子是隱形的。  

4. 工資跑不贏物價,不拼不行  

科技讓社會總財富暴增,但這些錢去哪了?  

- 1970年代:一個普通工人工資能養活一家四口,還能買房。  

- 2020年代:雙職工家庭還完房貸,吃頓火鍋都得看優惠券。  

- 真相:  

  - 科技公司利潤翻倍(蘋果年賺千億),但普通員工工資漲幅跑不贏通脹。  

  - 房價、教育、醫療三座大山壓著,不加班?孩子補習班都上不起!  

結果:你不是想加班,是不得不加班。科技越發達,生活成本越高,反而更不敢休息。  

5. 科技創造的新「奴役方式」  

你以為科技是來服務你的?錯了,它是來讓你「自願」加班的!  

- 社交媒體:刷2小時短視頻,其實是在給平臺免費打工(你的注意力=他們的廣告費)。  

- 智能手環:監控你的睡眠、心率,美其名曰「健康管理」,實際是提醒你「別猝死,還能繼續幹」。  

- 線上辦公軟體:自動記錄你的工作時長,老闆隨時查看「誰在摸魚」。  

最諷刺的是:本應節省時間的工具,現在反而成了最耗時間的黑洞。

 

6. 為什麼我們逃不出這個死循環?  

根本原因:科技跑得太快,但社會規則沒跟上。  

- 法律滯後:勞動法還停留在工業時代,對「隱形加班」毫無辦法。  

- 文化洗腦:「奮鬥=福報」「加班=上進」,PUA打工人自我壓榨。  

- 資本邏輯:老闆們發現,讓員工加班比招新人更省錢,幹嘛要改?  

出路在哪?  

1. 法律必須硬起來:  

   - 強制8小時工作制,下班後消息可以不回。  

   - 嚴查「自願加班」,罰款罰到老闆肉疼。  

2. 打工人的覺醒:  

   - 拒絕「加班=奮鬥」的PUA。  

   - 該摸魚摸魚,該躺平躺平,別拿命換錢。  

3. 科技向善:  

   - 用AI對抗老闆:自動回覆「我在睡覺,明天再說」。  

   - 用數據維權:記錄加班時間,集體仲裁要加班費。  

最後一句扎心真相  

科技本該讓人類活得更像人,但現在,我們卻活得更像機器。  

如果科技發展的結果,是讓普通人更累、更窮、更焦慮——那這所謂的「進步」,到底進步在哪?  

(這回夠透徹了吧?轉發給那個天天@你加班的老闆看看!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