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國前把你的薪水全部轉出來

Advertisements

最近,有船員在回國前因急需用錢卻無法轉出工資,陷入了極大的困境。

想像一下,你的卡裡明明有一萬多美元,但因為種種原因,只能乾瞪眼,看得到卻用不了,這種焦慮和無助感,幾乎能讓人徹夜難眠。

很多人之所以會遇到這樣的麻煩,是因為在船上的整個合同期裡,他們從未使用過工資卡。

沒有在船上 ATM 取過現,也沒嘗試過公司網站自帶的轉賬功能,更沒有學會使用 Remitly、西聯、熊貓速匯等跨國轉賬 APP。

甚至有人因為提前下船,連卡片都沒激活、取款密碼都沒設置,結果在機場不慎丟卡,裡面的錢也跟著被「封死」了。

這樣的例子其實比比皆是。等你想起來要用錢的時候,才發現卡被鎖定、網站報錯,轉賬失敗,整筆工資成了「名義上屬於你,但實際上動不了」的數字財產。

你可能會嘗試掛失、發郵件、提交護照與合同證明,但整個過程曠日持久,甚至還需要船上的同事幫忙與 Payroll office 溝通。這種跨國維權的艱難,往往讓人叫苦不迭。

常見風險與真實案例

不同性格的船員,對待工資卡的態度差異極大。有人覺得「不急,錢放在卡裡反正也不會少」,有人則一分錢都不願意多留。

他們的經歷,往往能給我們一些警醒。

一部分船員很淡定,甚至有點冒險心理。他們從不登錄工資網站,覺得「錢不會跑掉」,等到合同結束再一次性取現,換成人民幣。

這種做法看似簡單,卻存在巨大風險。有人兩年都沒動過工資卡裡的錢,最後因為帳戶長期沒有交易,被美國某州政府認定為「無人認領的財產」,直接收走。

想要領回,必須本人親自飛到美國去辦理,光是簽證和機票的成本,就足以讓人頭痛。

還有的船員,把全部工資放在卡裡,結果卡片在國外丟失,自己不清楚卡號、安全碼,導致所有轉賬渠道被封鎖。

即便拼命發郵件,也只能被動等待回覆。這種情況下,不僅耗時耗力,更會對整個假期造成極大壓力。

Advertisements

與之相反,也有船員非常謹慎,每次工資一到,就會立即轉出或提取。

他們甚至不允許卡裡有超過 1000 美元停留太久,這樣至少能確保不會因為技術故障、盜刷事件而損失大筆工資。

這種「未雨綢繆」的做法,雖然需要多花些精力,但長遠來看卻更安全。

最重要的是,你不能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。工資卡、Remitly、mypaymentvault、甚至現金攜帶,最好至少掌握兩種方法。

只要你曾成功操作過一次轉賬,即便卡片丟失,系統也會保存收款人和賬戶資訊,下次操作就能事半功倍。

正確的操作建議

第一,養成及時登錄工資網站的習慣。即使不打算馬上轉錢,也要定期查看餘額和流水,確保工資沒有異常。若出現盜刷,也能第一時間發現。

第二,在船上至少完成一次轉賬。哪怕只是 50 美元,也能讓你熟悉操作流程,並將收款人資訊保存在系統裡。

這樣一來,下次就算遇到突發情況,也不至於完全無從下手。

第三,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渠道。如果你更信任跨國轉賬 APP,可以用 Remitly 或西聯,速度快、到賬穩定;如果習慣現金,則要注意外匯管制。

例如在美國西雅圖下船時,1 萬美元以內可直接帶回,超過則需要提前填寫申報表單。

第四,考慮「兩手準備」。既可以嘗試一部分轉回國內銀行卡,剩餘部分以現金帶回;也可以在船上完成網上轉賬,確保至少一部分工資已經安全入賬。

這樣,即便某一個渠道臨時失效,還有備選方案。

最後要提醒的是:千萬不要等合同結束再去「慢慢研究」。

跨國薪資問題往往牽涉到銀行、公司和第三方機構,一旦出問題,時間成本和心理壓力遠超你的想像。提前準備、多做演練,才是守護血汗錢最穩妥的方式。

別忘了,你辛辛苦苦在海上拼搏數月,工資就是最真實的回報。多學一個技能,並不會讓你損失什麼,卻能避免很多無法挽回的遺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