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句老話是這麼說的:你的時間花在哪,你的成果就在哪。
你想要看看你的時間都去哪兒了,很簡單,我們的手機都有記錄每天花在哪個APP上的時間最多,如果大部分時間是花在了短影片軟體上,那就要警惕了。
短影片軟體是我們獲取資訊最簡單的途徑之一,每天各大平台產生的新內容加起來的數量,是以「億」為單位的。
我們上一秒還在刷到一條「誇張」的新聞,下一秒又被搞笑影片吸引,反覆如此,前幾分鐘看了啥內容,估計都忘記了。
大腦的多巴胺得到持續的滿足,就會陷入持續上癮的狀態,從而引發一系列的毛病:每天習慣性熬夜、記憶力下降、沒辦法專注做好手頭的工作等。
這裡不是說不能刷短影片,偶爾刷一下放鬆是有好處的,最怕就是刷了停不下來,過多碎片化的資訊攝入,會導致我們沒辦法去做好一件能長期提升自己的事情。
如果你確實是這種狀態,也想改變現狀,就必須清醒地意識到:
01 停止消費資訊
網際網路時代,資訊的獲取成本已經變得極低,甚至不用錢。
這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,是把雙刃劍:好處是我們提高了學習效率,壞處就是太多資訊讓腦子變亂。
我們大腦是沒辦法同時管理那麼多內容的,所以在獲取資訊的時候,有一個很關鍵的點,就是獲取到了一條有用的資訊,就先暫停攝入其他資訊。
比如你看到了一條很觸動自己的知識點,那你先停下來思考一下,這個知識能不能用到生活中,它對我有哪些幫助?
就像你看到這裡,你可以反思一下,你平時有沒有過度攝入資訊的行為,如果有,那就停下思考一下,自己應該如何改進。
「思考」往往比單純的「閱讀」更重要。
我們必須明白,很多資訊你看了不去用,那只是單純在「消費」它罷了,你並沒有獲得「洞見」。
這是很糟糕的,你相當於浪費了大量時間去消費,你要知道,時間就是你的金錢。所以想要變得有錢,第一步就是要擺脫這種「消費資訊」的行為,遇到有用的資訊,就馬上記下來,然後在生活中反覆用,這是我們成事路上最有效的技巧之一,養成這個習慣,能讓你離財富越來越近。
查理・芒格說過:「在生活中,我的經驗是,如果你一直保持思考和閱讀,你就不需要工作。」
聰明的人,都是利用有效的資訊,去做讓自己成長且能複利的事情。
02 注意力是你最大的財富
注意力有多重要?這麼說吧,所有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,無一例外都是極度專注去做好一件事。
巴菲特曾經說過:「如果你沒有在你最好的想法上下功夫,那你就做錯了。」
我們必須要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、最有價值的事情上,專注於自己的優勢和核心想法,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,取得更好的成果。
當時間被各種碎片化資訊偷走的時候,我們就沒辦法讓自己時間產生價值,那只能掉進資本設置的「陷阱」裡:透過打工的方式出賣時間,獲取生存報酬,從而失去創造力。
一個很關鍵的點,就是注意力要比時間更重要,只有當你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,你才能最大化利用好時間,這裡有一個公式,大家可以記一下:
注意力 > 時間 > 金錢
這就意味著,我們最大的財富,其實就是我們的「注意力」。
每天大量資訊蠶食著我們的注意力,我們不得不放棄讓自己變得「厲害」的機會。
最關鍵的是,如果注意力嚴重缺失,還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,比如長期分心導致睡眠紊亂,然後熬夜刷手機;效率低下,被迫晚上加班工作,身心疲憊,還會導致飲食不規律等等。
你的注意力在哪,你的時間就會幫助創造什麼樣的價值。
《價值心法》這本書裡面有提到:
「人生其實是這樣一款遊戲:你決定把時間用在哪裡,拿它去兌換什麼東西。 瞄準一個目標前進,並下定決心為了實現那個目標而拼到底——慢慢靠近它,逐步取得進步,努力獲得最好的裝備,並充分了解它。有些人失敗了,是因為他們把本錢花在了不同的事情上,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。」
我們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那件事到底是什麼,然後把時間、注意力集中在你所做的事情上。
這個事情,最好是你喜歡的、擅長的而且能複利的。保持專注,同一時間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。
每天精進一小步,短期是看不到什麼效果的,但是長期來看,是能收穫巨大的價值,一定要堅信這一點。
(1 + 0.01)^365 ≈ 37.78 > 1
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了,但是很多人還是做不到,就是因為把大量時間花在「消費資訊」上了。
03 資源整合
當你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「注意力」,恭喜你,你已經獲得了資源整合的能力。
還是那句話:資訊獲取得太過容易,是一把雙刃劍。
那我們就利用它「好」的那部分就行。
當你篩選出大量的有用資訊,這時候你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「資料庫」了。這個資料庫,最簡便的方式就是建立在你手機的備忘錄上,方便你隨時拿出來看,拿出來複盤。
建立這個資料庫的好處,遠超你想像,我就是一直這麼實踐過來的。每當我生活上遇到難題時,如果我的資料庫裡面有相關知識點,我就會打開複看一遍,這樣我處理問題就會變得有方向,很高效。
在寫作的時候,我也可以調用我的「資料庫」,看看有哪些觀點,哪些金句,能用到我的寫作上,這讓我的寫作更高效,也更有依據。
你可以結合你自身的情況,去利用好你的「資料庫」。總之,當你懂得把「資訊」轉變成自己的「資料」的時候,你就已經在做資源整合的動作了,這些資料,會幫助你慢慢形成做事的體系。
這是成事路上很關鍵的一個點:我們要逐步建立自己的做事系統。
這個系統最好是結合你擅長的事情去做,比如你擅長與人打交道,那你就利用你學習到的有用資訊,組建成一套「有效溝通」的系統。
比如你擅長閱讀理解,那就整合資訊,去打造你「寫作」或者「教學」的系統。
在你的「系統」上持續深耕,你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。
堅持做擅長且有價值的事情,最終還會產生複利,這是我們普通人實現階級躍遷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。
當然,在這個過程一定要懂得延遲滿足,在成長路上,大多數人會經歷快速成長期、緩慢增長期、高原期。大多數人倒在了緩慢增長期,因為這個階段是最煎熬的,你會經歷大量的挫折,你甚至會原地踏步,不斷懷疑自己選擇的路。
只有熬過了「緩慢增長期」,你才能在高原期傲視群雄,當然了,在高原期的都是極少數之人。
你願意成為這「極少數之人」嗎?
04 結語
如今的時代是絕好的時代,對於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,是可以把握很多機會的。
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擅長的東西,放到各大平台去展示,只要你願意,你就可以行動起來。
哪怕你說你「躺平」很厲害,你也可以把「躺平」到極致的過程拍下來,分享你無痛「躺平」的心得,說不定還能引起很多人共鳴。
多想想我們擅長什麼,喜歡什麼,如果剛好你喜歡的領域還能給別人提供價值,那完全可以深耕。
在這個過程中,一定要善於找回自己的「注意力」,要懂得利用各種「資訊」,讓它們為你所用。
曾經的我,也是每天下班之後就打遊戲、刷短影片,直到某天我突然意識到,如果我一直這樣下去,到一定年齡我就會被公司淘汰,然後不知道幹嘛,一想到這點,焦慮感馬上席捲而來。
我馬上拾起那塵封的書籍,硬著頭皮讀下去,讀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,原來透過讀書獲取到的知識是如此深刻,因為一本書的知識點,是「系統性」的,而不是「碎片化」的。只要帶著問題,帶著思考去閱讀,就能從書中有所收穫,而且我還會有意識地用到生活中。
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,我不僅建立起了「深度閱讀」的系統,我還漸漸培養起「寫作」的系統。
寫作,是閱讀後順帶的,因為大量有用的知識存在腦子,我必須把它寫出來,總結出來,做到真正為自己所用。
如果我僅僅只是透過各種平台去了解「碎片化的資訊」,我是做不到這一步的,我也不會有任何進步。
最後,分享查理・芒格的一句話:「我見過的聰明人,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。」
如果看完本篇文章,能讓你意識到該去好好閱讀一本書了,那我這篇文章也算是「有用的資訊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