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馬南不死,精神是永遠存在的!

Advertisements

司馬南被查出偷稅,這幾天是熱門的話題。

我這大半輩子見過的鼓動性的所謂正能量紅人太多了,他們多數結局都不太好:輕者,走下神壇;重者,身敗名裂。 

馬南被查偷稅,算輕算重?自己知道。

對這個人的評價注定是兩極化的。 社會價值觀和是非觀很難統一,在某些方面或某些群體中,分裂還是比較嚴重的。

司馬南剛被公佈偷稅被罰,輿論場立刻就有人給他擦屁股、說情。這個正常,否則,他怎麼成超級網紅人物?司馬南縱橫中國輿論和公共生活凡三十多載,必有其過人之處。不僅如此,更在於其特殊的角色,為其披上了神聖的外衣和光環,他的“精神不死”,“精神是用存的” 。

司馬南起家於反對偽科學,早年的人設為其累積了後續發展的資本。他的粉絲們有很多是多少年來沉澱下來的「老粉」、「鐵粉」。他們的「老師」有難,他們不會無情無義很快就離開。司馬南的追隨者大多是文化教育程度比較低、認知比較低的中下層人士,大多是底層人士,這些人的特徵是感性勝過理性、感情專一偏執。他們的思考特質與情感認知是同他們的社會地位、生活處境相關的。司馬南所做所為也恰好迎合了他們的精神需求,追捧司馬南是他們的一種精神愉悅。據說,邪教之所以讓人痴迷,甘心情願被控制,就在於教主準確找到了信徒的心理痛點,邪教能給予撫慰與幻覺。

司馬南當然不是教主,但深得精神控制的要領。他是改革賦予的人身自由的受益者,也深知過去幾十年來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帶來的社會心理失衡、一部分族群對改革的誤解與不滿。因此,打著追求公平正義的旗號,批評貧富不均,對某些私人企業進行鞭笞,自然就有極大的吸引力。

司馬南說了多少人想說而不能說、不會說的話,他被支持和讚美是必然。只要我們社會還有類似分配不公、貪腐等問題,人們就會歡迎司馬南。司馬南死了,還會有司馬北,司馬西…,司馬南「精神是永遠的」!越是底層生活的人,往往越容易衝動,思考越天真,思想越單純。無產者失去的是鎖鏈,獲得是整個世界;光腳的不怕穿鞋的,越窮越革命。司馬南無非就是個行走於窮人與沒落者江湖的一個頗具欺騙色彩的「獨行俠」。

表面看,一身正義,至於內心是否猥瑣、邪惡,也許信徒知道。這次偷稅是否能給他的信眾一點清醒?我不完全否認司馬南。但覺得他更是扮演了流氓無產者頭領的角色。他有批判精神,但是用錯誤的導向發洩人們的不滿;他批判社會的邪惡,但用烏托邦的幻覺迷惑人們。他為批判而批判,獲取流量是他的「剛需」。司馬南作為共產黨員,受過高等教育,用批判原罪的方式揭發民企“老底”,後果是什麼,他很清楚。民營企業是否倒閉,導致失業他不關心,他關心的是鐵粉們心裡解氣,他有更多的支持。他需要的是「民心」、「民意」。所以,他的黨性是服務他的流量的。

人們批評司馬南販賣極“左”,這個好理解。極「左」是同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連結的,它反映民粹主義的訴求。司馬南作為操控社會心理的高手,他要藉用極端性的敘事,製造震撼心靈的效應。問題在於他販賣,平台提供他場所,使得「左」的言論暢行無阻。

可以說,寧「左」勿右、「左」比右好的社會思維慣性造就了司馬南。有人說,司馬南是打著愛國的旗號,做著見不得人的勾當。依我看,司馬南還是有中國人的愛國的樸素感情的,總不能說他是「恨國」份子。但愛國者的標籤也只是他的粉絲給他貼上去的。凡是真正的愛國者都是用行動來愛國的,不是嘴上高喊愛國的口號,做什麼言辭表示;真正的愛國者往往是要做出犧牲的,而利用“愛國”謀生,把“愛國”做成了生意,這樣的“愛國”是十足的虛偽。司馬南善於包裝和偽裝,而他的粉絲們也善於不加分析地聽信。至於司馬南人格分裂,表裡不一,這個也正常。

成千上萬的貪腐分子,哪個不是人格分裂兩面人?不分裂怎麼混得下去?司馬南偷稅,數額不小,但比他大的名人偷稅更多……司馬南人設塌房,形象受損,但沒有被捅出來生活糜爛,沒有太過辣眼睛的性醜聞。所以,和一些貪腐分子比較,他還可以有點辯解的資本。司馬南之所以能幾十年混跡自媒體江湖,還是社會有需要。我看他皆具哈巴狗與惡狗的特性。從過去歷史看,也許,他還有被利用的價值……,時不時冒出點人畜無害的正能量,給人們談天增加笑料,給他的幾千萬粉絲一種精神慰藉或感召……

寫著寫著,心生悲憫,對司馬南起了同情心,我對他又寄予東山再起的希望。司馬南是我們特殊國情的產物。只要國人喜愛被灌輸,熱衷名人演講的習性不除;只要還有廣大的社會底層、生活不如意的人士;只要我們社會還有不公不義;只要司馬南臉皮足夠厚,他還會混在自媒體輿論場。